第27章 袁绍:四世三公讨董起,官渡一败尽烟消!

联军解散后,袁绍开始为自己谋划未来。他知道要想在乱世中立足,必须有自己的地盘。当时的冀州牧韩馥是袁绍的老熟人,而且性格懦弱,袁绍就想夺取冀州。他先是派人说服韩馥,让韩馥把冀州让给自己,韩馥一开始不同意,可后来被袁绍的势力吓得没办法,只能把冀州牧的位置让给了袁绍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袁绍接管冀州后,立刻开始扩张势力。他任命田丰、沮授、审配等人为谋士,招募了大量的人才;又任命颜良、文丑为大将,训练军队,增强实力。当时冀州一带还有很多割据势力,比如公孙瓒、张燕等人,袁绍花了几年时间,先后打败了这些势力,占据了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并州四个州(相当于现在的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辽宁等省份),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,被称为河北霸主。

袁绍占据河北后,实力达到了顶峰——他有几十万大军,手下有田丰、沮授这样的顶级谋士,有颜良、文丑这样的猛将,还有广袤的土地和充足的粮食,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。当时很多人都觉得,袁绍会是最后统一天下的人,就连曹操都得对他客客气气的。

不过袁绍也有自己的烦恼:他有三个儿子,袁谭、袁熙、袁尚,这三个儿子都想继承他的家业,互相明争暗斗。袁绍的谋士们也分成了两派,一派支持袁谭,一派支持袁尚,内部矛盾越来越深。沮授等人多次劝袁绍早点确定继承人,解决内部矛盾,可袁绍优柔寡断,一直没下定决心,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。

公元200年,袁绍觉得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了,就决定率军攻打曹操,夺取中原地区。当时曹操占据了兖州、豫州等地,实力比袁绍弱很多,很多人都觉得曹操肯定会输。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劝他:曹操虽然实力弱,但他很会打仗,而且手下的军队纪律严明,咱们不能轻敌。不如先坚守不出,跟曹操打持久战,慢慢消耗他的实力,等他粮草耗尽了,再趁机攻打他。

可袁绍觉得田丰的主意太保守,他觉得自己人多势众,只要一鼓作气,就能打败曹操。他不仅拒绝了田丰的建议,还因为田丰多次劝他,把田丰关进了监狱。然后,袁绍率领十万大军,浩浩荡荡地向曹操的根据地官渡(今河南中牟东北)进发,官渡之战正式爆发。

一开始,袁绍的军队占据了优势。他派颜良率军攻打白马(今河南滑县东北),曹操亲自率军去救白马。曹操知道颜良勇猛,就采用了谋士荀攸的计策,假装要攻打袁绍的后方,引诱颜良分兵,然后派关羽率军突袭颜良的军队。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了颜良,袁军大乱,曹操趁机率军打败了袁军,解了白马之围。

袁绍听说颜良被杀,气得火冒三丈,又派文丑率军去追击曹操。曹操知道文丑也是一员猛将,就故意把粮草和武器丢在路边,引诱袁军抢夺。袁军士兵看到粮草和武器,都争先恐后地去抢,乱作一团。曹操趁机率军发起进攻,杀了文丑,又一次打败了袁军。

连续损失了颜良、文丑两员大将,袁军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,可袁绍依然没有醒悟,他还是觉得自己人多势众,能打败曹操。他率军继续向官渡推进,跟曹操的军队对峙了几个月。曹操的军队粮草越来越少,士兵们也很疲惫,很多人都想投降袁绍,曹操甚至都想放弃官渡,退回许昌。

就在曹操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因为跟袁绍闹矛盾,背叛了袁绍,投靠了曹操。许攸给曹操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:袁绍的粮草都囤积在乌巢(今河南封丘西),而且防守很薄弱,只要派人去烧掉袁绍的粮草,袁军就会不战自溃。

曹操一听,大喜过望,立刻亲自率领五千精兵,冒充袁军,连夜赶往乌巢。曹操的军队到达乌巢后,立刻放火烧粮,袁军的粮草瞬间变成了火海。袁绍听说乌巢被烧,不仅没有派大军去救乌巢,反而觉得这是攻打曹操大营的好机会,他派张合、高览率军去攻打曹操的大营,结果被曹操的守军打得大败。

张合、高览一看袁绍大势已去,就率军投降了曹操。袁军听说粮草被烧,又失去了张合、高览两员大将,顿时军心大乱,士兵们纷纷逃跑。曹操趁机率军发起总攻,袁军大败,十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,袁绍带着残余的士兵逃回了河北。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、袁绍的失败而告终。

官渡之战失败后,袁绍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,他手下的很多谋士和将领都投降了曹操,各地的割据势力也趁机反叛,袁绍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。更让袁绍伤心的是,他的三个儿子袁谭、袁熙、袁尚不仅没有团结一致,反而因为争夺继承权,互相攻打起来,把河北搞得鸡犬不宁。

袁绍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河北霸业渐渐崩塌,又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,心里又气又急,很快就病倒了。公元202年,袁绍在邺城(今河北临漳西南)病逝,享年四十六岁。袁绍死后,他的三个儿子继续互相攻打,曹操趁机率军北上,先后打败了袁谭、袁熙、袁尚,夺取了河北四州,彻底消灭了袁家的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