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身草莽嗜杀狂,投机钻营拜藩王。
背唐弑主篡天下,负义忘恩害忠良。
营帝业,嗜荒唐,一朝身死祸萧墙。
功过是非留骂名,五代纷争始滥觞。
乾符四年(公元877年),安徽砀山县的一个破庙里,三十岁的朱温正蹲在门槛上啃红薯,眼神却贼溜溜地盯着路过的村姑——这要是放在平时,他早该被老爹拎着耳朵骂“不务正业”,可这会儿老爹早死了,老娘去地主家当佣人,家里就剩他一个“混世魔王”,整天游手好闲,偷鸡摸狗,是砀山一带有名的无赖。
《旧五代史·梁太祖纪》里没绕弯子,直接说他“少孤,家贫,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”,还补了句“帝性凶悍,不事生业,以雄勇自负”——翻译过来就是:朱温从小没爹,家里穷得叮当响,妈去给人当佣人,他自己又凶又横,不干活还觉得自己特厉害。
那会儿的砀山,赶上了大灾荒,地里长不出庄稼,官府还催着交税,老百姓要么逃荒,要么等着饿死。朱温啃完最后一口红薯,拍了拍肚子,心里琢磨:“再这么混下去,迟早得饿死,不如找点‘大买卖’干。”
没过多久,“大买卖”就送上门了——黄巢起义军打到了砀山附近。朱温一听这消息,眼睛都亮了:“造反?这活儿好!既能抢粮食,还能当老大,比偷鸡摸狗强多了!”他连夜拉上几个跟自己一样的无赖,扛着把生锈的菜刀,就投奔了黄巢的起义军。
谁也没想到,这无赖居然是块“打仗的料”。朱温长得人高马大,打起仗来不要命,别人不敢冲的阵,他拎着刀就往上冲;别人打不赢的仗,他总能想出歪点子——有次起义军被官军围在山沟里,朱温居然带着几个人绕到官军后面,放了把火,喊着“官军败了”,把官军吓得四散逃跑。
黄巢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“亡命徒”,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,一路提拔他当队长、将军。等到黄巢攻占长安,建立“大齐”政权时,朱温已经成了起义军里的“当红炸子鸡”,被封为“同州防御使”,手里握着几万兵马,成了一方小诸侯。
可朱温心里门儿清:黄巢这伙人,看着热闹,其实没什么大出息。占领长安后,黄巢和他的手下整天喝酒吃肉,抢美女,早就没了当初“均平”的口号;而且唐朝的残余势力还在反扑,尤其是李克用的沙陀骑兵,战斗力极强,起义军根本扛不住。
中和二年(公元882年),朱温在同州被官军打得节节败退,他好几次派人向黄巢求援,可黄巢身边的人收了他的好处,却故意把求救信压了下来。朱温越等越慌,心里犯起了嘀咕:“再跟着黄巢,迟早得掉脑袋,不如跳槽去唐朝那边?”
他手下有个叫谢瞳的谋士,看出了他的心思,就劝他:“将军,黄巢成不了大事,唐朝虽然弱,但毕竟是正统,您要是归顺唐朝,肯定能封官进爵,比跟着黄巢强多了!”
朱温一听,拍着大腿说:“你说得对!就这么办!”当天晚上,他就杀了黄巢派来的监军,带着整个同州向唐朝投降。
唐僖宗在四川接到消息,高兴得差点从龙椅上跳起来——要知道,朱温可是黄巢的得力干将,他投降了,等于断了黄巢的一条胳膊!僖宗连忙下旨,封朱温为“左金吾卫大将军”,还赐了个新名字叫“朱全忠”,意思是“全心全意忠于唐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