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5章 大卫传奇,崛起之路

血狼萨满的雷电劈在土墙上,炸开漫天烟尘。但大卫早就在土墙里埋下了“导电咒纹”——雷电刚接触墙面就被导入地下,土墙只留下几道焦痕。“反冲锋!”他抓住萨满施法的间隙,一剑劈开迎面扑来的狼人,土黄色的魔力顺着剑锋注入对方体内,瞬间凝固了它的血液。

这场战斗持续了三个小时,大卫用“土剑流”斩杀了七头狼人,又用“植物缠绕术”困住了萨满祭司。当朝阳升起时,他站在狼藉的营地里,剑插在地上,身上的皮甲沾满血污,却笑得灿烂——他们保住了刚抽芽的麦田。

战后,屯田区的报告送到了郡城。评估官在评语里写道:“大卫创造性地将农耕魔法应用于实战,其‘土盾阵’成本仅为正规军阵的五分之一,却能抵御高阶萨满攻击。建议纳入帝国军‘边疆防御手册’。”

25岁那年,大卫收到了帝国魔法部与军部联合颁发的“银叶勋章”——奖励他在边疆开发中的贡献。勋章背后刻着一行小字:“费伦的根基,是泥土与汗水。”他把勋章寄回了青风谷,母亲回信说,她把勋章挂在了麦田边的老橡树上,让它看着每年的收成。

第三章:帝都研究院的田野实验(25-28岁)

帝都的“帝国综合研究院”是费伦大陆的智慧核心,这里的法师能召唤陨石,学者能解析星象。但当大卫抱着一捆改良过的“魔力麦种”走进研究院时,连门卫都愣了愣——这位穿着军靴、裤腿沾着草汁的年轻人,怎么看都不像来参加“高阶魔法论坛”的学者。

“我是黑岩岭来的大卫,”他掏出推荐信,那是边疆总督亲笔写的,“奉命来研究院完善‘魔力作物’项目。”

项目负责人是位名叫艾琳娜的女法师,她的实验室里摆满了漂浮的试管和闪烁的符文,但看到大卫带来的麦种时,眼睛亮得超过了所有魔法灯。“你真的让普通小麦吸收了魔力?”她拿起一粒麦种,指尖泛起微光,“这麦种的魔力亲和度,比专门培育的魔法植物还高!”

“是黑岩岭的土壤帮了忙,”大卫挠挠头,“那里的地脉里有残留的兽人萨满魔力,我用‘元素引导术’让麦种慢慢适应,再结合帝国农学院的‘杂交咒纹’……”

艾琳娜拉着他冲进实验室:“快!我们需要记录魔力麦种的生长周期!”

接下来的三年,大卫成了研究院里最“格格不入”的存在。其他学者穿着洁白的法袍在无菌室里研究魔法公式,他却总穿着沾满泥土的工作服,在研究院后院开辟了块“实验田”,整天和麦种、肥料打交道。他的研究日志里,既有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的魔力数值,也有“今日下雨,麦秆吸收魔力效率提升17%”的田间笔记。

“魔力作物的关键不是让它‘储存魔力’,而是‘转化魔力’,”大卫在项目报告里写道,“就像战士吸收斗气、法师引导元素,麦种也该有自己的‘魔力循环系统’。”他创造的“作物冥想术”——一种让植物在夜间自主吸收游离魔力的咒纹,让小麦的产量和魔力含量都提升了两倍。

但他从未放下武技。研究院的地下训练场里,总能看到他的身影。他把魔法研究院的“符文铭刻术”用到了剑上——在剑身刻下“增重”“破甲”“吸血”三重复合咒纹,配合他的“土剑流”,连研究院的“钢铁傀儡”都能一剑劈碎。负责武技考核的将军惊叹:“这是把‘农夫剑’练出了传奇兵器的威力!”

28岁那年,“魔力麦种”项目通过帝国认证,开始在全国推广。收获季时,青风谷的麦田里,沉甸甸的麦穗在阳光下泛着淡金色的魔力光泽,亩产比过去翻了三番。母亲寄来一穗用魔法保鲜的麦子,信里说:“村里的老人说,这是费伦开天辟地以来最好的收成。他们都念着帝国的好,念着你的好。”

也是这一年,大卫的魔法等级提升至三级法师,战士等级达到“大师级”。帝国军部的评估报告里写着:“其成长速度远超历史平均水平,印证了帝国‘魔武普惠制度’的优越性——在合理培育下,平民的潜力足以打破传统认知。”

第四章:北境战场的传奇之光(28-30岁)

北境的“冰封荒原”上,亡灵天灾的阴影正吞噬着帝国的领土。当“征召令”送到研究院时,大卫正在给新一季的麦种画“抗寒咒纹”。他放下画笔,拿起那把刻满符文的剑——剑名“沃土”,是他用黑岩岭的铁矿石亲手锻造的。

北境军团的士兵大多是像他一样的平民子弟,有的曾是农夫,有的是铁匠,却都在帝国的培育下掌握了至少一项战斗魔法。“大卫大人,”一个年轻士兵递给他一块冻硬的黑面包,“用您的‘加热术’试试?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大卫笑着接过,指尖泛起微弱的红光——这是他改良的“精准加热术”,能只加热面包内部而不烤焦表皮。“在北境,魔法首先要能让大家吃口热乎的。”他把面包递回去,士兵们爆发出善意的笑声。

亡灵天灾的主力是“巫妖萨尔”率领的骨龙军团,他们的冰霜魔法能冻结河流,瘟疫法术能让良田变成死地。传统的法师军团在冰霜面前损失惨重,战士们的冲锋也被骨龙的龙息瓦解。

“硬拼不行,”大卫在军事会议上指着地图,“巫妖的魔力核心在骨龙巢穴深处,但他用‘亡灵冻土’护住了巢穴——任何魔法靠近都会被冻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