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校的课程安排张弛有度,理论灌输之余,极重案例研讨。
这日下午,便是一堂名为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防控”的案例教学课。
授课的是位姓钟的副教授,年纪不大,却以案例设计刁钻、课堂引导犀利着称。他不多寒暄,上来就抛出一个模拟项目。
“各位同学,假设你们是某沿海经济强市‘临港新区’的领导班子。市里给你们一个新任务:引入并落地一个巨型化工综合体项目,总投资超百亿,预计年利税数十亿,能带动上下游就业数万人。”
PPT上打出项目简介,光鲜亮丽的数据引得台下不少学员,尤其是来自欠发达地区的,眼睛发亮。
钟教授话锋一转:“但是,”他加重了语气,PPT翻页,露出风险点,“第一,该项目由一家外资巨头控股,技术壁垒高,我方谈判地位相对弱势。第二,项目环保压力巨大,虽承诺采用最新技术,但周边居民已有反对声音。第三,投资方提出一系列优惠条件要求,包括土地近乎无偿划拨、税收‘五免五减半’、配套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完全负责,并要求我方协助获取国有银行巨额低息贷款。”
他环视台下,看到学员们眉头渐渐锁紧:“最后一点,投资方通过中间人暗示,项目成功落地,将对各位班子成员有‘特别表示’。现在,请模拟班子讨论:这个项目,接,还是不接?如果接,怎么操作?如果不接,理由是什么?给大家二十分钟小组讨论,然后各组派代表陈述。”
课堂瞬间炸了锅。
“百亿投资!几十亿利税!这能拒绝?必须接!”一个来自中部省份的县长拍了下桌子,情绪激动,“我们那穷县,有个五亿的项目书记县长都得当祖宗供着!这点风险算啥?”
“风险算啥?”旁边一位来自省环保厅的副处长冷笑,“冯县长,你是没经历过群体性事件。这项目真要漏一下,或者炸一下,别说政绩,乌纱帽都得赔进去!到时候谁负责?”
“因噎废食!”李伟副处长扶了扶眼镜,拿出发改委的视角,“这么大的项目,对地方经济拉动是决定性的!环保可以投钱治理,群众工作可以慢慢做,优惠条件可以谈!外资有点特殊要求也正常,关键是把握住发展机遇!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!”
“李处长说得轻巧,”苏瑾立刻反驳,她来自经济发达地区,见过世面也吃过亏,“土地近乎白送,税收大幅减免,配套还要我们贴钱,银行贷款风险最终谁兜底?算过投入产出比吗?这哪里是金饭碗,分明是赔本赚吆喝,还可能引来一只啃我们老本的豺狼!那‘特别表示’是什么?是糖衣炮弹!碰不得!”
赵大河嘟囔:“俺觉得吧,项目是好,可这条件也太欺负人了!俺们镇引进个厂子,还得谈个三七开呢,这倒好,快成人家白嫖咱了!”
曹云峰谨慎地说:“需要详细测算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,以及潜在的隐性债务风险。”
傅逸明则玩味地笑着:“接也行,不接也行,关键在于怎么操作。操作好了,风险可控,政绩到手。操作不好,满盘皆输。”
小组内争论不休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