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3章 重大发现

“那么,”林万骁的目光变得锐利,“这些补贴的发放,是否符合政策规定?程序是否合规?”

“问题就在这里!”曾书林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,“我们调取了当年申报和审批的原始档案。发现其中三笔总计约九百万元的补贴,明盛实业当时的申报条件,根本达不到政策规定的硬性标准!比如那笔五百万的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’,他们提交认定证书的时间,晚于补贴申报截止日期足足半年!还有那笔三百万的‘出口创汇补贴’,他们当年海关报关单显示的出口额,远未达到政策要求的最低限额!”

“审批环节呢?”林万骁追问。

“审批流程在形式上看似完整,”雷明军指着文件上的一处,“有经办人,有科室负责人审核,也有当时分管财政的副市长签字。但是,根据我们询问当时的经办人员回忆,这几笔款项的拨付,都曾有……来自市政府主要领导的‘口头关照’。”

虽然没有直接证据,但“口头关照”这四个字,在此时此刻,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分量。它像一条若隐若现的线,将巨额补贴的违规发放与郑国涛联系了起来。

“明盛实业拿到这些补贴后,实际经营状况如何?”林万骁问得更深。

“我们初步了解了,”赵立春推了推眼镜,“这家公司主营业务是边境矿产贸易和少量建材,规模一直不大,经营状况平平。拿到巨额补贴后,并未见有扩大再生产或技术升级的明显迹象。而且,在获得最后一笔大额补贴后不到半年,该公司在城西投资的一个小型物流园区项目就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,至今仍是烂尾状态。”

巨额补贴,违规获取,并未用于实体经营,关联项目烂尾……这一连串的信息串联起来,勾勒出的画面已经足够清晰——这极有可能是一起利用职权,通过亲属公司套取、侵占国家财政资金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!

林万骁合上文件夹,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,闭上了眼睛。会议室里只剩下几人沉重的呼吸声。他知道,核查工作组摸到了一条真正的大鱼,也触碰到了最敏感、最危险的神经。

片刻后,他睁开眼,目光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冷静和决断。

“材料还有谁接触过?”他问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目前只有我们三个,以及负责最初数据比对的两位绝对可靠的同志,他们已经签署了保密承诺。”曾书林立刻回答。

“很好。”林万骁站起身,在会议室里缓缓踱了两步,“所有原始材料,由书林同志亲自保管,严格保密。工作组后续核查,可以继续按计划推进,但关于明盛实业和这几笔补贴的问题,暂时单独剥离,没有我的同意,不得扩大知情范围,更不得对外泄露半个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