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话听着是恭维,实则暗藏机锋,隐隐点出陈临海上次的“锋芒毕露”,暗示他这次可能也会“冲动行事”。
陈临海仿佛没有听出弦外之音,只是平静地回答:“孙处长说笑了,一切听您指挥。我们此行的目的,是核查资金发放情况,回应群众关切,帮助青峰市把善后工作做得更扎实。”
“对对对,帮助地方解决问题,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。”孙浩连连点头,不再多说,重新拿起材料看了起来,只是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,让陈临海心中更加警惕。
除了孙浩和陈临海,车上还有来自省监察厅、审计厅、财政厅和安监局的四名干部。他们大多沉默寡言,偶尔交流几句,也多是业务层面的探讨。陈临海能感觉到,这些人也在观察他,这个突然空降、代表着宋敬坤副省长的年轻秘书。
他闭上眼睛,假寐养神,大脑却在飞速运转。
出发前,他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。不仅再次核对了所有公开的文件和资金流程,还通过保密渠道,与青峰市安监局副局长周明进行了简短沟通。周明在电话里语气焦急而隐晦,只提醒他“补偿款发放的水很深,涉及方面很多,有人不希望查得太细”,并暗示“具体经办的水务局和街道办,可能有问题”。
水务局?街道办?陈临海记住了这两个关键点。
他还反复研究了那份匿名举报的简报。简报内容笼统,缺乏具体证据,更像是一种试探和造势。但越是这样,越说明对手的狡猾和老练。他们不需要确凿的证据,只需要制造出“存在问题”的舆论氛围,就足以达到目的。
这次核查,注定步步惊心。
---
青峰市的迎接阵容,超出了陈临海的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