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军事改革

林禹和总参谋部深知,一支仅有物质激励的军队,在顺境中或许勇猛,但在逆境中却可能动摇。

真正的强军,需要更坚实的根基——那就是“信”、“律”与“魂”。

以信固之,体现在对军人身后事的绝对负责。

根据地政务院联合军事委员会颁布了《军人抚恤与优待条例》,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:因战牺牲的士兵,其直系亲属将获得大额抚恤金,子女享有直至高等教育的全额助学金,父母享有优先医疗和养老保障。

因伤致残、无法继续服役的军人,由政府“兜底”,根据伤残等级发放抚恤金,并提供技能培训,优先安排进入国企、事业单位或地方行政部门工作,确保其生活有保障、社会有地位。

同时,《军人婚姻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,严厉打击破坏军婚等行为,稳定军心。

这些政策通过各级指导员和宣传系统反复向官兵宣讲,确保每个人都明白:无论生死,根据地都不会辜负他们的付出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以律束之,则是确保军队强大战斗力不被腐蚀、不被滥用的关键。

一支新的、权力更大的军事纠察部队被组建起来。

他们不仅负责维护军容风纪,更拥有监督各级指挥官决策是否合规、物资分配是否公正、战场纪律是否严明的职权。

对于克扣军饷、虐待士兵、谎报军功、作战畏缩等触及红线的问题,纠察部队有权直接上报至更高层级的军事法庭,进行严厉查处。

铁的纪律,是防止军队蜕化为军阀武装或散兵游勇的根本保障。

以魂铸之,这是改革中最具深远影响的一环。

林禹从各部队中抽调了成千上万名思想觉悟高、有一定文化基础、善于沟通的士兵和基层军官。

他们被集中到后方新成立的“政治工作学院”,接受密集的、系统化的思想教育培训。

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根据地的复兴理念、为何而战的政治目标生存、复兴、驱逐北方威胁、重建人类文明,还包括心理学基础、沟通技巧、基层管理方法等。

完成培训后,这些“政治指导员”或“教导员”被成建制地派往各个连、营级单位,而更高级别的旅、师,则直接任命经验丰富的军官担任政委。

他们的核心任务,并不仅仅是进行政治宣传,更是深入战士中间,通过日常谈心、战前动员、战后总结,解答战士们“我们为何而战”的根本困惑,将个人的战斗与文明存亡的宏大叙事连接起来。

同时,他们负责调查了解战士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——家庭是否安好、津贴是否足额发放、对指挥有何建议——并积极协调解决,扮演着“战士代言人”和“部队润滑剂”的角色。

在残酷的战斗间隙,他们还组织各种简陋但充满激情的文体活动:篮球赛、拔河比赛、集体唱歌、观看旧时代的鼓舞士气影片……这些活动极大地缓解了士兵们的心理压力,维系着部队的凝聚力。

对于服役年限到期或因身体原因选择退伍的军人,根据地也铺设了顺畅的退出通道和优厚的保障。

他们可以优先报考公务员岗位,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,或者在遍地开花的军事院校、预备役训练基地担任教官。

即使选择完全回归民间,一笔丰厚的退伍金也足以让他们安居乐业。

这彻底消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当下的战斗。

后方的宣传机器也全力开动,与军事改革同频共振。

根据地的广播、新建的报刊以及开始恢复的有限电视网络,持续不断地报道前线捷报,大力宣传战斗英雄和立功单位的事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