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鎏金夜宴·骤起的枪声一

民国二十六年,初夏。

暮色如一块巨大的、浸透了玫瑰灰与靛蓝的厚重丝绒,缓缓覆盖在上海滩的上空。

法租界,这片被誉为“东方巴黎”核心的区域,

华灯初上,开始了它一天中最绚烂也最迷离的时刻。

霓虹灯管拼凑出巨大的商标和舞女剪影,闪烁着蛊惑人心的光芒;

有轨电车叮当作响,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群穿梭于棋盘般的街道;

黄浦江上传来汽笛悠长的呜咽,与市井的喧嚣混合成一首永不停歇的都市交响曲。

而在这一切浮华景象的顶点,莫过于位于贝当路与霞飞路交汇处的嘉尔登酒店(The Carlton Hotel)。

这栋新落成的、融合了装饰艺术风格与古典元素的庞然大物,

今夜更是成为了整个上海滩目光聚焦的中心。

酒店门前车水马龙,一辆辆锃亮的黑色奥斯汀、雪佛兰轿车,

甚至偶尔有挂着特殊牌照的豪华马车,无声地滑行至铺着猩红地毯的入口。

身着纯白制服、手套一丝不苟的门童谦卑而利落地打开车门,迎下一位位衣冠楚楚、气度不凡的宾客。

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气味:高级汽车尾气的温热、

女士们身上散发出的香奈儿五号或娇兰蝴蝶夫人的馥郁香气、昂贵雪茄的醇厚烟丝味,

以及一种无形却无处不在的、名为“外交”的矜持而紧张的兴奋感。

酒店外墙上的探照灯柱交叉扫过夜空,如同巨兽巡视领地的目光,将这座建筑衬托得愈发威严而神秘。

今夜,嘉尔登酒店最引以为傲的“金色大厅”(The Gold Room),

正在举行一场欢迎北欧拉脱维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公使卡尔尼斯先生(Mr. Karnis)访沪的盛大外交舞会。

这不仅是法租界当局本社交季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,更是上海滩各路显要名流争相亮相的舞台。

踏入金色大厅,仿佛瞬间置身于一个由光、金、水晶和天鹅绒构筑的幻境。

挑高近十米的穹顶,悬挂着数盏由奥地利水晶打造、层层叠叠的巨型枝形吊灯,

成千上万颗切面水晶将光线折射成一片令人目眩神迷的星海。

四壁镶嵌着暗红色天鹅绒帷幕,上面用金线绣着繁复的洛可可花纹。

光滑如镜的意大利黑金花大理石地面,倒映着穿梭其间的华服身影,仿佛有无尽的人影在脚下舞动。

一支由流亡白俄音乐家组成的爵士乐队,身着笔挺的晚礼服,

在乐池中演奏着慵懒而略带感伤的蓝调旋律,萨克斯风的声音如同丝绸般滑过空气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