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纸溯流光·百年仇怨初现端倪一

黎明前的上海,是一天中最沉寂的时刻。苏公馆内的喧嚣与悲恸,

被厚重的窗帘和高墙隔绝,只余下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。

而在公馆之外,城市如同蛰伏的巨兽,在稀薄的晨雾与未熄的霓虹光影中,喘息着,酝酿着新一天的躁动。

笔迹鉴定的结论,如同一把钥匙,打开了真相迷宫的一扇门,但门后的路径,却更加幽深曲折。

韩笑深知,伪造的遗嘱背后,必然有一条精心准备的物料供应链,

而这张看似不起眼、却异常“崭新”的纸张,

或许就是指向幕后黑手的另一条关键线索。

天色未明,林一便已悄然离开了苏公馆。他没有走大道,

而是熟稔地穿行在尚未完全苏醒的里弄小巷中。

他身上带着一小片从那份遗嘱边缘小心翼翼裁剪下来的纸样,

以及韩笑凭记忆描绘的、类似纸张的详细特征——

克重、厚度、色泽、水印纹路(如有)、以及那种特有的挺括感和纤维质感。

林一的第一站,是位于四马路附近,一条专营文房四宝和西洋文具的僻静小街。

这里的店铺大多尚未开门,只有几家通宵营业的旧书铺和刻字社亮着昏黄的灯。

他并没有急于询问,而是像一个普通的早起顾客,慢悠悠地踱步,

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家店铺的橱窗和陈设,脑海中飞速比对着纸样的特征。

他知道,这种高级证券纸,绝非普通文具店所能售卖。

其进口渠道有限,目标客户群也非常狭窄,主要集中在银行、洋行、大律师事务所、

以及少数需要印制重要票据或契约的大型企业。因此,他的调查必须更有针对性。

凭借多年在上海滩积累的人脉和对三教九流的了解,

林一首先找到了一个绰号“纸篓阿三”的线人。

此人是法租界一家大型印刷厂的退休老师傅,对上海纸张市场的门道了如指掌,

退休后靠倒卖些稀有纸张和提供信息为生,消息灵通。

在一家烟雾缭绕的早茶铺角落里,林一将纸样递给“纸篓阿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