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成达心知,若非李君玘力挽狂澜,弘农宫守军只怕全军覆没。叛军挥师入关,直抵长安。
但看看左武卫现在的惨样,剩的小猫两三只,范成达也心疼。
范成达和李君玘两人,成长经历、爱好、性情截然不同。但并肩作战,也生出惺惺相惜之感。
尤其周边一圈蠢货,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说得上几句话时。
范成达真的没想到,领兵卓绝的李君玘,会轻易折在战场上。非得去亲自见一见他的棺木才死心!
孙文宴连着几日来三卫大营,这会正坐在帅帐内,和吴越面面相觑,默默无言。
行军路上,孙文宴算是看出来了。吴越惜命得紧,若请他过营,必然要携带大批护卫,不如自己过来便利。
打仗一时爽,但战后的战报战功可就麻脑瓜。
联军攻战时,不只配合策应,甚至可能完全混为一体同进同退,内部只看兵种,不分来自长安还是江南。
但轮到叙功请功的时候,麻烦了!
例如甲将军出身江南大营,但跟随他执行任务的多是两卫的兵马;
或者乙校尉来自两卫大营,指挥的却是江南大营的步兵。
这不像去年关中剿匪时,几个人一聚头,你吃点亏下回补偿回来便是。
涉及到两座大营,不同的将官,如山如海的军功。
如果说据实以报,我说我的人先登,你说你的人先进城,听起来都没错。
但拿到朝堂上论功该如何论,兵部和御史台挑起刺来,以子之矛攻子之盾。
论理说大家都是忠于皇帝的,但吴越代表的是南衙,孙文宴身后有江南大营,有些利益寸步不能让。
所以在呈上之前,他们私底下必须对好口供答案,分好猪肉。
孙文宴好歹有亲儿子孙安世搭手,虽然之前在胡宁一事上处置糊涂,但这时候能用则用。
至于牢里的孙安轩,全当没生过。
吴越无奈,只能把吕元正俞怀光拉来参谋,三对二,孙文宴再将周阳夏叫来平衡。
论理吴越段晓棠范成明不管私底下有多少矛盾,但对外都是一致的。
段晓棠追求公平,范成明思路跳脱,加之人年轻未必熟谙军中规则和朝堂规矩。
和孙文宴这样老狐狸扳手腕,到底火候差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