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君玘在洛阳几年不是白待的,上上下下认识不少人。
杨胤起兵的消息一传来,李君玘即刻通过各种渠道或面见或写信,陈述该如何应对,甚至愿意亲自领兵,迎击杨胤。
他只是官职被削,爵位还在,硬要领兵也使得。退一步上面安一个傀儡也行。
但洛阳官员包括汪元亮小看了事态发展,或者说怀疑李君玘的居心。
他们不是长安将门,对两家恩怨了如指掌。有些人还停留在亲如一家的印象。
毕竟李君玘来洛阳这几年,杨胤也曾派人来探望过,还使人打听他的近况。
要不是复大将军位的任命传来,有些人说不定还打算把他当做杨胤附庸下狱。
现在再回看李君玘的应对,每一步都卡在杨胤的脖子上,可都被他们错失机会。
悔之晚矣!
李君玘之所以应对精准,一来是多年军旅久经战阵培养出的眼光。
二则当年杨章冯晟把两人放一块培养,杨胤如何用兵,李君玘还能不清楚。
知己不算,单方面知彼是肯定的。
范成达发现,当洛阳官员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,李君玘却不复开始的活跃。
问道:“为何不参与?”
洛阳本地将官资质平庸,李君玘在其中犹如鹤立鸡群,有他参与,守城方案能更安全一二分。
李君玘不以为意道:“我从军十余年,从未守过一次城。”
从来没有躲在城中龟缩不出,被动挨打的时候。
他的风格就是攻击,即使防守也要反击,而不是以防守为目的。
范成达转念一想的确如此,李君玘过往对手是突厥,而且主要是出关找突厥麻烦,哪来的城池给他守。
恰恰从长安来的左武卫大将军范成达,也是一个善攻不善守的。
或者说当今世上,真正擅长防守的名将,少之又少。
其他将官们纷纷建言献策,甚至提议,若青壮不足,便抽调健妇。
听得范成达一阵不得劲,洛阳锦绣繁华,养出来的军人胆子这般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