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章 盖勋家中难统一

三国:兴汉 红落 2415 字 3天前

就拿那袁氏一族来说,他们世代家传经书,深受大汉四世恩典,本应是忠心耿耿,扞卫汉室正统的栋梁之臣。

可他们却包藏祸心,图谋不轨,他们凭借举孝廉之名,四处招揽故吏门生,表面上看是遵循儒家之道,实则是结党营私,为自己扩充势力,谋取私利。

他们的恶行,让陛下对孝廉产生了严重的质疑,也让儒家的清誉受到了极大的玷污,使百姓对儒家思想产生了误解啊!”

这话明显是站在天子一边,卢植不由得微微皱眉,其实就是这个样子,皇权虽然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士大夫,但天底下的士大夫何时会拧成一根绳呢?

现在要四科策试和废孝廉,实际上废的士大夫们手中的官员任免举荐的权力,到了这个时候,他们还不能统一。

马日磾微微摇头,接着说道:“盖公所言有所偏颇,孝廉本身并无过错,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啊。

我们不能因噎废食,就如同不能因为吃饭偶尔会噎着,就从此不再进食了吧。

孝廉制度自设立以来,一直是我大汉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,为国家输送了无数的贤能之士,他们在各个领域为大汉的繁荣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人利用这一制度行不法之事,就将这一优良的制度弃之不用,使其毁于一旦啊。

否则,那才是我大汉的重大损失。”

在这方面,马日磾还是比较敏感的,果断的站到了卢植这一边。

当然,如果他后来知道卢植实际上不是这一边,估计要吐血......

这时候,河南尹王匡缓缓起身,神色凝重,抱拳向卢植一礼,而后开口道:“卢公,您乃朝中元老,德高望重,吾等对你素来敬重有加,犹如繁星拱月。

然今日所议之事,实乃棘手至极,非是吾等对你有所怀疑。

陛下已然将此事诏告天下,如今四海之内的俊杰士人皆汇聚于此,仿若百川归海。

众人的目光皆聚焦于朝廷,关注着朝廷的每一个举动。

当下燕礼过后,这本应是君臣和洽、一片欢腾的盛景,象征着朝廷上下一心、安稳团结,宛如磐石之固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说到这里,王匡微微皱眉停顿了一下,接着继续说道:“然而,若在此时,吾等身为臣子,却集结起来,公然与天子相抗,即便最终能迫使天子在废黜孝廉一事上让步,可这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,朝廷中枢内部失和的消息,会如狂风一般,迅速席卷四海。

那些向来如墙头之草、随风而动的人,听闻此讯,定会重新审视吾等与叛逆之贼,在他们眼中,忠奸之辨恐将混淆不清。

如此一来,天下人心惶惶,如惊弓之鸟,局势必将动荡不安,这于安定大汉江山而言,实无半分益处啊。”

言罢,王匡又冲着众人拱手一礼,这才缓缓坐下。

他这一番话语落地,在场众人中,不少人都深有感触,纷纷点头赞同,一时之间,气氛愈发凝重。

太仆杨琦见状,亦起身离席,先是整了整衣冠,而后神色严肃地开口道:“诸位大人,吾等需明晰一事,此事关乎大汉根基,重中之重。

自后汉开国伊始,朝廷便以孝治天下,此乃我大汉立国之根本,犹如大厦之基石,深深嵌入民心,是治国安邦的核心理念。

而举孝廉远非仅仅是选拔贤能之才那般简单。

此中蕴含的是朝廷与各地豪强大族之间错综复杂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益纠葛与相互妥协。”

杨琦目光炯炯,扫视众人,声音沉稳而有力:“朝廷通过举孝廉,实则是向各地豪强大族递出橄榄枝,赐予他们官位,以此换取他们对朝廷的拥戴与支持,从而维持一种微妙如蛛丝、却又至关重要的平衡。

如今,若贸然废除这一制度,恰似抽掉了维持平衡的关键支柱,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。

届时,天底下的豪强大族和士大夫们将作何反应?

他们会因自身利益受损,心怀怨怼,进而如飞鸟投林般倒向逆贼袁绍一方,与朝廷为敌,还是会心甘情愿地服从朝廷之安排?

吾想,答案昭然若揭。” 杨琦说完,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掠过,眼神中满是对局势的担忧。

他刻意将话语说得直白浅显,直捣问题之要害,唯恐王匡、马腾等武将出身的大臣未能领会其中深意。

众人闻听杨琦之言,有的微微颔首,似在品味其中深意;有的则眉头紧皱,陷入沉思,整个场面仿若被一层凝重的氛围所笼罩,一片寂静之中,唯闻众人沉重的呼吸声。

蔡邕把众人神色瞧在眼中,也放了不少的心,原本这些人聚集起来,要对抗好天子呢。

谁知道,你们自己内部还没有统一意见呢。

想来也是,某的好女婿英明神武,魅力四射,令人折服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