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,对建文帝的一些旧臣进行了严厉处置。
朱高炽即位后,以仁德为怀,赦免了众多建文帝时期的旧臣。方孝孺案中的部分受牵连人员,还有练子宁、黄子澄等大臣的家属也得到赦免。
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,以学问和忠诚着称。朱棣通过“靖难之役”夺取皇位后,命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,方孝孺坚决不从,并大骂朱棣篡位。朱棣大怒,下令将方孝孺处以车裂之刑,不仅如此,还诛灭十族。
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,成为明朝初期政治斗争的一个惨烈写照。朱高炽即位后,鉴于方孝孺的忠诚和这起案件的严酷,赦免了方孝孺案中的部分受牵连人员。
同时还赦免了,黄子澄和齐泰。黄子澄在洪武十八年考中会试第一,历任编修、修撰、太常寺卿等职。建文帝即位后,黄子澄与齐泰共同参与国政。他们力主削藩,以加强中央集权。但削藩举措操之过急,引发了燕王朱棣的起兵反抗。
齐泰是明初名臣,洪武十七年应天府乡试第一,次年进士。建文帝登基后,官至兵部尚书。在削藩问题上,齐泰主张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。
燕王朱棣夺得皇位后,黄子澄和齐泰均被列为“奸臣”,黄子澄被朱棣肢解而死,其族人不论老少全部斩首,姻亲全部戍边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齐泰被朱棣擒获后处死,兄弟全部被杀。朱高炽即位后,鉴于他们的遭遇,对其相关的一些受牵连人员予以赦免。及其家属在经历了多年的冤屈和苦难后,重获自由和一定的权益,必然对朱高炽的仁德之举感恩戴德,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朝廷内部的紧张气氛,有利于稳定政局和社会秩序的恢复。
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忠诚于建文帝,而非真正的叛逆,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,朱棣为巩固皇位采取严厉手段。但朱高炽站得高、看得远,明白过度惩罚不仅有失公允,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团结。
朱高炽还深知百姓疾苦,废除了永乐时期的许多苛政。停止了大规模的宫廷建设和对外征伐,减少了不必要的劳民伤财之举。他减轻百姓赋税负担,鼓励农业生产,还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征敛和徭役,让百姓能够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,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和家庭收入。他关注地方的灾害和民生问题,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赈济和救助。
朱高炽的仁德之举深受臣民的爱戴和拥护。历史上对朱高炽的评价较高,称赞他是一位仁慈、宽厚的君主。《明史》中就评价他:“在位一载。用人行政,善不胜书。使天假之年,涵濡休养,德化之盛,岂不与文、景比隆哉。”
正是由于朱高炽的仁德与智慧,以及他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,为“仁宣之治”拉开了辉煌的序幕。
明宣宗朱瞻基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良好局面,使得明朝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国家呈现出繁荣昌盛、社会安定的景象。
“仁宣之治”与西汉时期的“文景之治”有着诸多相似之处。两者都将民本思想置于首位,推行轻徭薄赋之策,重视农业生产,从而稳固了国家的经济根基。在官员管理方面,皆注重选拔贤能之士,任用清正廉洁者,确保了政治的清明与高效。同时,倡导节俭之风,削减不必要的开支,为国家财政积累了丰厚的储备,为后续的发展积攒了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