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赵穿弑杀晋灵公

如河曲之战赵盾不听自己的,没有主动出击,后来又违反道义;在讨伐郑国时,对楚国畏手畏脚,楚军一来便逃跑;平时对国君极其无礼等等。

反正一句话,自己与赵盾虽然是同宗,但自己却是晋国公婿,必须无条件站在晋国公室的角度,为国君分忧。

用现在的话讲,就是赵穿在晋灵公面前表演了一场与赵盾撇清关系的大戏。

晋灵公可谓是利令智昏,他急需要赵氏家族的稳定。如果赵盾逃走了,那赵穿便成了赵氏家族的实际掌控者,赵穿向自己示好,这对自己是有利的。

于是,晋灵公对赵穿非但不起疑,反而更信任,仍旧由赵穿担任侍卫统领,即近卫军头目。

赵穿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铁杆亲信安排在近卫军,这一天,即公元前607年9月26日,值班的近卫军,清一色都是赵穿的亲信!

赵穿亲自导演了晋灵公短命人生的最后一天:将这个玩世不恭的晋国昏君弑杀于桃园。

晋灵公就这样死了,具体过程太简单了:

晋灵公正在桃园游玩,然后近距离一支利箭射来,正中其胸,晋灵公顿时倒地。

然后,又上来几人,人人补了一刀。

再然后,赵穿铁着脸,朝着已经死透了的晋灵公呸地吐了一口痰道:无道昏君,人人得而诛之。

几乎没有人同情晋灵公,参与弑杀晋灵公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为晋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没有任何的打斗,绝对没有任何因国君被杀而乱起来的迹象。

晋国宫中,扫地的继续扫地,做饭的继续做饭,赵穿堂堂正正地弑杀了自己的国君。

在赵穿看来,他应该是为晋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因为他做了一件貌似谁都想做,但谁也不敢做的事。

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晋灵公失望了,连历史也对他失望了,历史对他的评价是荒诞、任性、贪贿、奢靡等等贬义的东西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他的谥号为灵这样的恶谥,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。

晋灵公就这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,这是一位悲剧型的晋国国君,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悲剧,然后再以悲剧结束,最后被历史所讨厌。

我们来回顾一下晋灵公的悲剧人生吧。

一开始,晋灵公的父亲晋襄公英年早逝,年仅四岁的晋灵公即位。

对晋灵公来讲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?

他从来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当一个好国君的教育。

没有任何史料表明晋灵公是有师傅的,可以相信的是,当时的中军元帅赵盾主动挑起了教育晋灵公的重任。

但晋灵公太年幼了,赵盾又太忙了,真正在教育晋灵公的,可能便是他的母亲穆赢。

但在穆赢的眼里,赵盾是一个可恨的人,因为赵盾曾经想废了晋灵公,另立他人。

穆赢靠自己作为女人的绝招,一哭二闹三上吊,最终迫使赵盾妥协。

这个过程,穆赢是很艰苦的,她为自己的儿子付出的代价当然是很大的。

所以,晋灵公很小便受到了来自母亲类似这样的教育:“当心点,赵盾这人很坏。”

所以,慢慢长大的晋灵公根本不会听赵盾的,反而随着逆反心理的不断增长,他积累起恨赵盾的力量。

晋国是一个特殊的诸侯国,其特殊性最明显的便是晋国没有真正的公族。

也就是说,自晋献公开始,晋国除了世子外,其余的公子都必须到国外生活,目的也是为了确保世子之位没人来抢。

但这样导致的后果也是严重的,那便是公族的力量极其弱小。

晋灵公身边除了一个母亲,根本没有叔叔伯伯之类的来帮助他教育他,也没有一个伯伯叔叔可以让自己依靠。

没人来管教他,使他终于成功地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。

史料记载,晋灵公以弹弓伤人为乐,养狗为乐,追求奢华生活为乐,率性而为,直到草菅人命。

赵盾劝了吗,当然劝了,而且是经常在劝导他。